象麻面现象:为混凝土表面局部漏浆、粗糙、存在许多小凹坑的现象,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2)、模板缝隙拼装不严实,灌注混凝土时缝隙漏浆。(3)、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422、蜂窝现象蜂窝现象:为混凝土表面麻面现象严重,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产生原因:(1)、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和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2)、未按操作规程灌注混凝土,下料不当,造成石子集中,振捣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不协调,下层未振捣或振捣不到位就灌注上层混凝土。(4)、模板缝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423、孔洞现象孔洞现象:为混凝土结构内部有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者是蜂窝缺陷过多过于严重。产生原因:(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混凝土灌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2)未按顺序振捣混凝土,产生漏振。(3)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4)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5)混凝土中有硬物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混凝土中。(6)不按规定下料,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棒振捣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精品文档
f精品文档
424、露筋现象
露筋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的缺陷。
产生原因:(1)混凝土灌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2)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3)因配合比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振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4)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5)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拆模过早等,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所致。
425、缺棱掉角现象缺棱掉角现象:为混凝土拒不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产生原因:(1)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承重模板。(2)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3)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局部受冻。426、夹渣现象
夹渣现象:为混凝土内部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