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
作者:陈皙卜玉宏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9期
[摘要]文章从空间经济学角度,探讨长三角作为一个区域经济,其发展模式从单中心到多中心的过程。并用相关数据和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为了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多个中心的相互协调作用。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增长极;空间溢出效应;结构分析
[作者简介]陈皙,卜玉宏,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609008403
一、导言
中国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密度最高的城市群。2004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28775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211%;15个城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26939亿美元,占到全国总量的445;世界500强有400多家进驻,180多家国际金融机构设立了办事机构;长三角的出口贸易占全国的345,初步形成了区域性制造业、金融和贸易中心,并形成了一个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的长三角城市体系。Krugma
(1991)的“中心外围模型”和TakatoshiTabuchi(1997)在Krugma
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一般均衡模型,都提出了城市体系的分散-集聚-再分散的生命周期。因此,从空间经济学理论角度来看,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会经历从单中心到多中心的过程。但是国内很少有资料进行实证分析,探索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历程。本文利用长三角近几年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描述长三角单中心多中心的经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一点浅薄的建议。
二、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增长中心和增长极
增长极概念由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于1950年在其著名论文《经济空间:理论与应用》中提出。他认为增长中心偏重于作为增长中心的地区的增长,增长极则侧重于作为增长极的地区对广大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从长三角发展的历程来看,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增长中心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上海是否也同样是长三角的增长极呢?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在长三角区域中,各个地区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可以用场论中的引力势理论来分析相关地区之间的影响程度。一方面,一个地区因其本身的经济发展会对其他地区产生扩散效应;另一方面,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对该地区产生扩散效应。根据引力势和势叠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