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本体论命题,这一命题形式是在新的思维结构必然要产生而又必然要加以否定的。社会派从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把美学基点从辩证唯物主义转移到历史唯物主义,在1960年代通过马克思《1844年手稿》的支持,在1980年代在《手稿》之上又加了康德的助力,在马克思的路线上是从社会历史到主体实践,在康德的路线上是变“主观”为“主体”,完成了中国美学从社会派到实践派的理论修炼。形成了自1980年代以来声势浩大的实践美学。要用最简约的话来把握实践美学,可以为:两个理论预设,一个美学综合。两个预设,一是起源决定本质,
f二是本质决定现象。实践美学通过实践哲学来解决美的起源问题,通过解决美的起源问题来解决美的本质问题。一个美学综合就是把美学历史上出现的各个方面综合为三大方面:美的本质,审美心理学,艺术。实践美学真正的成就是对美学三范围的划定。一本本的美学原理著作在这一基本结构下出现了。两个预设是建立在西方近代思维模式上的理论原则,这很早就遭到了现代思想毁灭性的批判:从起源推不出本质,用本质不能本质地说明现象。因此20世纪西方美学不讲美的起源,也不讲美的本质,至少不用古典的方式讲美的本质。实践美学用实践把这两个预设统一起来,建立在苏联中国式历史唯物主义上的实践观念,统一两个理论预设的结果,产生了两个基本原理,一是这个实践首先是物质生产实践,其直接的效果是用粗级的工艺学产品的美来代替高级的精神生产的美。二是为了用实践去综合主客二分反而固执于主观二分。由于第一点,用生产活动去找美的起源,结果实践美学的美的起源论变成一个纯理论的逻辑清谈,得不到任何一个文化人类学个案和原始艺术个案的支持。由于第二点,固执于主客二分,结果把美学史上本已讲得很好的审美心理学(距离、直觉、内摹信、移情,还有精神分析和完型美学、现象学美学,等等)退步为苏式普通心理学的机械演绎,同时也把艺术部分变成了创作、作品、欣赏三分的艺术学老生常谈。因此,实践美学的美学套路可以用三句话来总结,用生产劳动讲美的起源,用普通心理学来审美心理学,用普通艺术学讲艺术。不管实践美学有着怎样的弱点,它用实践功劳卓著把美
f学三大块综合起来,构成了中国式的美学原理。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