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传统风水与建筑美学对称美
无论是阴宅还是阳宅,传统风水对周围环境的要求讲究“左青龙、右白虎”,这一风水模式就是美学对称均衡原则的最好体现.此外,各种建筑本身也处处体现出一种对称美.
清代帝陵很注重对称美,以主陵孝陵为中心的神道,成为整个陵区布局的中轴线,其他各陵均以孝陵为中心向两侧排布.每一座帝陵都有一条与地球经线平行的中轴线,南北延伸相对称.中轴线的北端依次有隆恩殿、方城等主要建筑,一律坐北朝南;中轴线的顶端是横行的山脉,组成丁字形;中轴线的两旁都是成对的建筑,如望柱、壬午,彼此呼应.比如清东陵整个陵区的山川景物,皆由从昌瑞山到金星山的神道(中轴线)所左右,大小数十座建筑物沿神道排列配合有序,蔚为壮观.
紫禁城的古建筑群更是注重对称原则.通过紫禁城的核心位置,贯穿着一条中轴线:从外城永定门开始,经过内城正阳门,然后进入宫廷广场的大明门(清朝改为大清门,辛亥革命后又改为中华门),穿过广场,便是皇城上的承天门(即现在的天安门).承天门内有端门,端门以内迎面而来的才是紫禁城正面的午门,又叫五凤楼.在这条中轴线的东西两侧,对称排列着内外两城最重要的建筑群,东面是天坛,西面是山川坛(后改称“先农坛”),以及太庙和社稷坛(即如今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进入午门之后,所有建筑物都采用了更加严格的对称排列形式.其中,只有代表皇权统治中心的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及内廷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才端端正正地布置在正中央,且每座大殿上的蟠龙宝座,都座落在中轴线上.
解放后,作为人民首都的北京城,打破了旧的格局,新扩建的天安门广场,已成为人民首都政治生活的心脏,而旧日雄居全城之中的紫禁城,则已退居到“后院”的位置.但是,新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仍然保持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
我国许多孤城的建筑,都有自己严格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城内街道东西、南北,呈棋盘格子状.
对称,是自然美的形象表征,譬如各种动物(人体、鸟兽、蝴蝶、蜜蜂等)皆呈左右相对.古今中外,许多古城、皇宫、民宅、陵墓,也多是左右对称的.空间位置的这种对称性设计,是对大自然的有机模仿,在这种模仿中人类得到感官的愉悦和情操的陶冶,进而产生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审美感受.
1
f2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