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
),即4ps组合。在这里,产品就是考虑为目标市场开发适当的产品,选择产品线、品牌和包装等;价格就是考虑制订适当的价格;地点就是讲要通过适当的渠道安排运输储藏等把产品送到目标市场,促销就是考虑如何将适当的产品,按适当的价格,在适当的地点通知目标市场,包括销售推广、广告、培养推销员等。图的外圈表示企业外部环境,它包括各种不可控因素,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等。麦卡锡指出,4ps组合的各要素将要受到这些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以后,市场营销组合又由4ps发展为6ps,6ps是由科特勒提出的,它是在原4P的基础上再加政治(Politics)和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
s)。6pS组合主要应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定市场。随后,科特勒又进一步把6ps发展为10ps。他把已有的6ps称为战术性营销组合,新提出的4P:研究(Probi
g)、划分(Partitio
i
g)即细分(Segme
tatio
)。优先(Prioritizi
g)即目标选定(Targeti
g)、定位(Positiori
g),称为战略营销,他认为,战略营销计划过程必须先于战术性营销组合的制订,只有在搞好战略营销计划过程的基础上,战术性营销组合的制订才能顺利进行。菲利浦科特勒在讲到战略营销与战术营销的区别时指出:“从市场营销角度看,战略的定义是企业为实现某一产品市场上特定目标所采用的竞争
f方法,而战术则是实施战略所必须研究的课题和采取的行动。”(菲利普科特勒等著《日本怎样占领美国市场》)。现在,战略营销与战术营销的界线已日趋明朗化,通用汽车公司等已按这两个概念分设了不同的营销部门。
到九十年代,又有人认为,包括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政治力量和公共关系的6P组合是战术性组合,企业要有效地开展营销活动,首先要有为人们(people)服务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又要有正确的战略性营销组合(市场调研probi
g、市场细分partitio
i
g、市场择优prioritizi
g、市场定位positio
i
g)的指导。这种战略的4P营销组合与正确的指导思想(people)和战术性的6P组合就形成了市场营销的11P组合。
20世纪90年代,美国市场学家罗伯特劳特伯恩提出了以“4C”为主要内容的作为企业营销策略的市场营销组合即4C理论,即针对产品策略,提出应更关注顾客的需求与欲望;针对价格策略,提出应重点考虑顾客为得到某项商品或服务所愿意付出的代价;并强调促销过程应用是一个与顾客保持双向沟通的过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