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沅江市琼湖中学董剑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也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的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自终地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习惯。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的能动过程,教和学密不可分,但在教学中通常表现为教多学少。其根本,便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这样,不仅课堂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我认为,可以从教学的主要步骤上下功夫,不断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一、课前预习,设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知欲。向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习后要提出疑难,课前预习,就是最初的参与。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能提出来问题,就是学生建立兴趣的第一步。就正如箸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在人的内心深,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正是由于儿童有这种强烈的需要,在预习中就会积极的开动脑思考,提出自己运用旧知识不能解决的新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有了问题就要解决,这便激发了学生大脑的兴奋,唤起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的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裁判员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二、课中引导,明确目标,通过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采取各种手法,把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的精华变为学生头脑中精神财富和智慧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操作,讨论、比较等实践活动都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然而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