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虽然在2007年金融危机后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但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贸易发展模式造成中长期贸易条件困境,贸易条件指数也表现出恶化趋势。
3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促进措施
31政府与企业应积极进取,妥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就政府角度分析而言,有关部门应对当前对外贸易法律体系予以不断完善,在以国内进出口企业为管理对象的同时,还应纳入在华的外国跨国公司以及外商投资企业,针对其贸易行为制订富有针对性的进出口法规,主要包括进出口额的参照标准以及统计口径等,以此来对我国对外贸易差额予以评估和衡量,降低贸易摩擦发生率。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并完善相关预警机制、专门机构以及专业贸易人才,针对国外贸易壁垒搜集相关资料,并对国内进出口企业受此发展的影响做出及时评估和反馈,为我国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有效的政策指导,帮助其做好贸易摩擦的应对工作。
32紧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出口产品附加值
随着全球产业机构以及资源配置格局的新一轮调整,我国政府与企业应对全球经济形势走向变化予以充分关注,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转变外贸发展观念,深入优化对外贸易出口结构,以科学的外贸发展观为引导,对优质进口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推动外贸出口的发展,充分考虑进出口均衡发展,合理控制贸易逆顺差,实现最优化配置国际资源,最终形成“双赢”的科学贸易发展观。此外,政府部门还应为出口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帮助其培养出具备较高核心竞争力的商品,形成自主品牌,通过高附加值产品优化出口贸易结构。
33应不断扩大内需,并对内需和外需之间的关系有正确认识
随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国际资本新一轮布局随之加速,新兴经济体复苏进程受到影响。而“外部需求难有明显回升、中国外贸竞争优势转换为青黄不接、贸易摩擦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成为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挑战的突出体现。对此,我国政府应通过新一轮调控,努力扩大内需,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确保对外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同时还应积极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帮助企业妥善利用国际以及国内资源与市场,通过政策扶植等方法来应对企业融资困难以及流动性不足的难题。而出口企业也应对自身发展战略予以适时调整,积极进取、果断出击,争取利益最大化。
4结语
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来看,传统依赖于发展加工贸易以及吸收外资的模式已逐步有所转变。一部分国内企业开始在全球价值链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