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品德即形成了。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同时,中学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从仿效他人的评价发展到独立进行道德评价,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从品德心理形成的过程来看,中学生对于道德知识的理解水平逐步深化,道德观念也向稳定性发展,逐步形成比较明确的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表现出阶段性1道德信念的准备时期,大约在10岁以前;2道德信念萌发期,大约在10到15岁;3道德信念确定期,大约在15岁以后。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较稳定的道德习惯。4.品德结构更加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初中生道德动机的多变性与稳定性交织在一起,以多变性为主,随年龄增长,总的趋势是向稳定性发展,多变性减少。初中生在活动中,容易被“诱因”引起的欲望所驱使,道德动机简单,情境性动机、情绪性动机、兴奋性动机突出,动机容易发生变化。随着社会化水
f平提高,理智性动机发展,兴趣趋向稳定,道德动机向稳定性发展。品德不良、违法犯罪多发生在这个时期。根据研究,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人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