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普通话,掌握一定的语音常识;了解发音器官和发音原理,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训练步骤,使语音响亮、清晰;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情况。
一、什么是普通话课堂讨论:什么是普通话?我们会不会说普通话?我们说的是怎样的普通话?训练方法:请一些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同学用普通话做自我介绍,然后现场评论谁口才好、谁普通话好,进而课堂讨论闽方言各个次方言与普通话的主要差异。现代汉民族既有共同语,也有不同的方言。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都有差别,其中语音方面的差别最大。平常说普通话标准或者不标准,主要就是指普通话语音面貌而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1955年,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后又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化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二、语音的性质语音即语言的声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因此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它具有以下三种性质: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1、物理性质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通过振动而产生的,因此,它和自然界其他的声音一样具有物理的属性,即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四种因素。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即音波的频率。在一定时间内振动快、频率高,声音就高;反之就低。语音上的高低决定于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一般来说,成年男子声带长而厚,声音相对较低;而女子声带短而薄,所以声音高。汉语中不同的声调,也主要由音高变化造成的。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音波振动的幅度。譬如敲锣,用力敲,锣面的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汉语中的语调与音强关系密切。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音波存在的时间。发音时间的延续长,声音就长,反之则短。普通话里的上声和轻声就与其他三种声调在音长方面有明显的不同。音色指声音的特色、本质,也叫“音质”,是用来区别语义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决定于音波振动的形式。音色的不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发体的不同,二是发音方法不同,三是共鸣器形状的不同。音色的后两个因素同语音关系很大,发音方法与共鸣器形状的不同可以很好地用来给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