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因子的脆弱性4、综合各种风险因子脆弱性的分析5、评估金融业整体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反馈效应
f三、研究内容一具体内容四、创新点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六、___博士开题报告篇二:博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汉代官制校补文献与实物资料的互证式考察一、立论依据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___1、论文的研究意义
f关于汉代职官制度的研究很多,但大都局限于传世文献记载内容的研究,而对于出土文献中所见的职官制度只有零星的研究,系统、综合性的研究完全没有。二十世纪以来,各地有不少出土文献,其中所见职官制度的材料不少。
该项研究成果一旦完成,必将填补学术史的一项空白,对日后秦汉史,特别是政治制度史研究将有很大帮助。其不仅可以为日后的学术研究提供系统的参考资料,还可以更好地还原汉代职官制度的原貌,填补汉代职官制度研究中诸多的空白,以及解决诸多相关研究中存在的疑惑。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关于秦汉职官制度的研究已经十分详细和深入,历代研究者和成果众多。现仅简述一些有代表性的论著。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对秦汉职官名称、执掌、秩等、傣禄、演变等均有记载。范晔《后汉书百官志》、杜佑《通典》、郑樵《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太平御览》、徐天麟《西汉会要》等书对秦汉官制都有论及。
待至清,学者们对秦汉官制更进一步作了系统的研究,如赵翼《廿二史札记》、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廿二史考
f异》、顾炎武《日知录》等书。清代学者孙星衍等人还做了大量辑佚、补正的工作,如辑录卫宏的《汉旧仪》、应劭的《汉官仪》、王隆的《汉官解诂》、蔡质的《汉官典职仪式选用》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政治制度研究曾掀起高潮,出现多篇论及秦汉官制的专著、论文。如张振泽的《秦丞相考》《西北大学学报》,1944年21期,1947年上海开明书局出版的吕思勉《秦汉史》,1959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直《汉书新证》,台湾周道济的《秦汉政治制度研究》,严耕望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增渊龙夫的《中国古代国家的结构以郡县制和___社会基础的考察为中心》、松本喜海《论秦汉时代亭的变迁》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学术界掀起了研究秦汉史的热潮,并持续升温。安作璋、熊铁基的《秦汉官制史稿》一书最具代表性,至今尚无人超越,乃后人研究秦汉官制的必读书。论文方面,中央职官的研究主要有高兵《三公九卿制新论》齐鲁学刊19975,卜宪群《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