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析我国政府会计改革
唐翠
(会计学硕班,学号S141401363)
摘要:2011年9月我国政府会计开始引入权责发生制,改革正式拉开序幕。但由于缺乏基于我国政府会计特定环境的理论研究指导,改革进度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因此,本文认为,在立足于我国政府会计具体环境与我国政府会计的重大问题,以及借鉴国外改革成功经验及我国企业会计改革实际下,应确立“控制取向一管理取向一报告取向”的改革路径为总指导,以完善现行预算会计体系,构建专门的财务会计体系及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为突破点,推进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向前发展。
关键字:政府会计现存弊端改革对策
随着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危机的影响逐步延伸到公共领域,各国政府财务风险不断加大,债务危机频繁发生。一方面,社会公众对我国政府刺激经济而实施的四万亿投资的使用计划颇为关注,另一方面,建立责任型与服务型政府的相关政策的提出,以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逐步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公众不再只关注政府预算的执行信息,而要求更多的关于政府整体财务状况和运行业绩的相关信息,对服务型、责任型政府表现出更多期待,显然现行的预算会计系统已不能满足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相关资料显示,无论是社会群众,还是全国人大预算委员会、财政部、审计署,不仅需要预算收支执行等有关政府财务信息,还需要与政府整体财务状况与运行效率有关具体信息。不难发现,公众对政府各方面的期待逐渐上升,对政府会计信息需求深度与广度提出更高要求。综上所述,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是趋势所然,各方应为加快改革的力度与广度作出贡献。
一、文献综述许玉红代表在2010年在“政府会计改革重大理论问题研讨会”指出: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缺乏针对我国政府会计特定环境下的政府会计目标、主体、要素、规范体系、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深度研究。未来的政府会计理论研究需要结合我国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充分考虑我国政治、经济环境,着力解决一批亟待攻克的难题,包括:政府会计、预算会计、政府预算之间的关系如何理顺;政府会计主体涵盖的范围如何界定;不同层次的政府会计目标该如何定位;权责发生制在政府会计系统中如何应用,应用的程度与范围如何确定等。荆新代表在会议上指出:1998年的预算会计体系是为了适合当时的预算管理要求,欠缺对受托责任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准确界定,不满足现代政府财务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