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作:《拟行路难》十八首3、谢与“永明体”随关江南的开发和世家大族田园别墅的经营,南朝文人大多热衷于以描写景物风光为特色的山水诗。晋宋之际的谢灵运和南齐的谢胱皆为山水诗人代表,全称“大小谢”。另一位诗人鲍照,则继承了汉乐府的传统精神,形成豪迈强劲风格。他重视七言诗的创作,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1)字玄晖,谢灵运的同族晚辈,人称“小谢”。曾任宣城太守,后世又称“谢宣城”。(2)代表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3)《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州,杂英满芳甸。”(4)“永明体”:南齐永明年间(483493),沈约等人把声律学运用于诗歌创作,提出“四声八病”说,创造了“永明体”,推动了诗歌向格律化发展。中国文人诗歌发展到齐(永明年间)梁时期,出现了讲求声律的新体诗,即永明体。其特点是平仄协调,音韵铿锵,对仗工整,辞彩华丽,篇幅短小。它是唐代律诗的先河,反映了诗歌从比较自由的古体向讲求格律的近体诗发展的趋势。代表作家有沈约、谢等“竟陵八友”。周发现汉字“四声”(平、上、去、入);沈约等把四声运用到诗歌创作,提出“四声八病”说(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4、萧纲与“宫体诗”(1)时间:齐梁(2)“宫体诗”:以描写女性的姿态容貌为对象,以雕藻绮靡的形式寄寓放荡内容的宫廷诗歌。《梁书梁简文帝纪》:“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靡,时号宫体。”南朝皇室皆行伍出生,来自社会下层,留恋、学习市井之风。南朝乐府机构曾采集大量民歌配乐演唱,满足统治者纵情声色的需要。统治者及宫廷文人也有润色或拟作新声歌曲的习惯。这样南朝民歌便从市井进入了宫廷,形成“宫体诗”。代表诗人:庾肩吾、徐、徐陵、庾信等。故“宫体诗”又称“徐庾体”。5、庾信与北朝诗(1)“北朝三才”:温子升、邢邵、魏收。(2)庾信:他的后期诗歌达到了“穷南北之胜”的高度。后期:代表作《拟咏怀诗》二十七首。6、南北朝乐府民歌(1)南朝民歌①分类:“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西曲歌”和“神弦歌”。②产生地域:长江中下游及汉水两岸商业发达的城市。“都市之歌”
f③内容:大多数是情歌,约占90%。“恋爱之歌”
④作者:多为歌女、商人妇等青年女子。“女儿之歌”
⑤形式:五言四句居多。“小型之歌”
艺术:体制诗体小巧
抒情手段善于抓住人物情感的微妙变化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