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按主题组织编排单元,所选课文体裁多样,古今中外作者的作品都有,拿体裁来说,教材中所选现代文学作品,“散文35篇,小说14篇,诗歌26篇,戏剧4部(含节选),其他8篇”,可见,现代散文教学可以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教会学生解读散文,采用怎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散文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下面以具体的课文为例,谈一谈我的看法。一、通过阅读品味语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基本的方法,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散文的语言优美、隽永、生动,只有通过读(默读、朗读),才能感受这种语言美。学习七年级上册第3课《短文两篇》时,我分为两课时来教学,第一课时学习《蝉》,在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先默读,然后我示范读,再由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读了三遍之后,学生对文本已经有了自己的感受,这时我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品味句子的语言美在何处。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给学生做一指导:“对于散文,要留心玩味佳语美句的妙处,可以从散文语言的自然美、含蓄美、音乐美等方面去品味。”二、抓住文眼,体会文章思想
f“文眼”往往是“作品中最精彩、最传神、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在《蝉》的教学中,在读过三遍后,让学生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话,然后让学生品味这一句话的含义。这时给学生说明,这一句是这篇散文的“文眼”,并讲解什么是文眼,同时要注意:“文眼”句在文章中一般是比较明显的,有的则是含蓄委婉的;有的在文章开头,有的在篇中或篇尾。我们这一课的“文眼”是直接明示的,在文章的倒数第三段。通过对“文眼”解读,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就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三、学习文章表现手法,体会情感变化。作者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就要通过一定的技巧来表达,这就是写作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文章如果平铺直叙,会令人生厌,而波澜起伏、富于变化的文章则会使人兴趣盎然。要达到波澜起伏、富于变化,就要使用一定的表现手法,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在《蝉》中,作者使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文章一开篇写到“窗外蝉更知知不休,是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第二段又写道“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这些都体现作者对蝉的反感,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