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防雷电安全知识
闪电是云与之或云与地之间的一种自然放电现象。一次闪电通常由34次、甚至几十次闪击组成,持续时间约达1/4秒。有红、白等等色之分,又有枝状、片状、线状等形态之别。然而,球状闪电人的一生就难得一见。球状闪电行踪不定、快慢不一地曲折飘游,球状闪电多产生于大雷雨之时或大雷雨过后的一段时间内,常在闪电折角处和云地闪击中的地面附近产生,是由带电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等离子体凝结块,常随风和沿着对其有吸引力的电线、金属管道等飘移。据有关史料记载,球状闪电的直径,大至数米,小则几厘米,一般以1540厘米为常见。它虽称球状闪电,其实也有梨形、香瓜形,有时还长有“触角”和“尾巴”,貌似一只小动物。它的颜色有黄、白、橙、红等多种,主要是与当时空气的成分不同有关。我国很早就有球状闪电的记载。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经写道:“内侍李舜举家曾为暴雷所震。其堂之西室,雷火自窗间生,赫然出檐,人以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然,墙壁窗纸皆黔。……有一宝刀,极坚韧,就刀室中熔为汁,而室亦俨然。”可见,生命短暂的球状闪电,能量之大却可想而知,其内的温度足有几百度,乃至几千度。
第1页共8页
f雷暴常出现在春夏之交或炎热的夏天,大气中的层结处于不稳定时容易产生强烈的对流,云与云、云与地面之间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发生放电,有时雷声隆隆、耀眼的闪电划破天空,常伴有大风、阵性降雨或冰雹,雷暴天气总是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联系在一起。在天气预报中,人们常常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就是指伴有强风或冰雹这种雷暴天气。由于雷暴的发生发展与积雨云联系在一起,从雷暴云的出现到消失,它有很强的局地性和突发性,水平范围只有几公里或十几公里,在时间尺度上也仅有23小时,因此,这种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在预报上有一定的难度。强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雷电会引起雷击火险,大风刮倒房屋,拔起大树,果木蔬菜等农作物遭冰雹袭击后损失严重,甚至颗粒无收,有时局地暴雨还引起山洪爆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哪些地方容易遭雷击一般来说,雷击容易发生在土壤电阻率较小和土壤电阻率变化明显的地方。有金属矿床的地区、河床、地下水出口处、山坡与稻田接壤处、山坡和山脚下、河边、湖边、海边、低洼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都是容易遭受雷击的地方。一些孤立的铁塔、烟囱等高大建构筑物,也容易遭受雷击。当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