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损伤呈正比,血液中即使有很微量的crp升高也预示着炎症的存在。因此hscrp作为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在预测斑块的稳定性上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当acs患者hscrp水平于10mgl时,预示再次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危险增加。因此减少炎症反应可以降低冠脉事件的发生。
曲美他嗪通过抑制脂肪酸氧化和增加葡萄糖代谢,改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而治疗心肌缺血。阿托伐他汀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而阻断或减少体内胆固醇合成,他汀类可以降低ldl胆固醇水平2060%。因此他汀类降脂药物在临床试验中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可能一方面和其降血脂及稳定斑块有关,另外也可能和其直接作用于动脉粥样斑块处或直接的抗炎症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应用他汀类药物后,冠脉造影变化所显示管腔狭窄程度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较少,而患者的临床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降低十分显著,对此的解释是长期降脂治疗可以稳定斑块。但他汀治疗冠心病事件的初级预防中,对低脂而高crp的患者仍然有益,说明他汀的作用不依赖于降脂,独立于血脂水平。国外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降低crp的作用发生相当早,约在48周内,且长期降低效果
f的一半发生在第一月内。本研究在acs早期48h内应用辛伐他汀干预治疗,4周就可以明显减低hscrp和改善血脂,与以上研究基本一致。表明他汀短期治疗即可发挥抗炎、调脂而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国内研究显示在acs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其稳定斑块、减少炎症反应的作用要明显早于其降脂作用,与降脂作用无相关性,推测可能是他汀类药物治疗降低acs早期临床事件的机制之一。国外care研究的6年随访观察发现:crp水平降低程度和脂质水平变化无相关并且他汀类药物治疗crp的降低独立于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状态、血压、基线脂质水平之外。因此治疗的益处不仅见于血脂升高患者,也见于血脂正常的acs患者,不论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或吸烟均可受益。
总之,稳定斑块和减少炎症反应是他汀类药物治疗acs的非降脂作用之一。acs是造成致死和致残的严重心血管事件,尤其是早期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因此对于acs应及早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减少临床事件的发生率,早干预,早获益。
参考文献1秦晋梅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1233632吕以杰颜淑红等辛伐他汀对不同血脂水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