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改善例数和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症状改善有效率()计算方法为症状改善例数试食例数×100。将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进行统计学检验。62症状平均积分
计算每位试食者试食前后的症状积分,分别计算两组的平均积分值,并进行统计学检验。
表1视疲劳症状判定方法(半定量积分法)
症状/积分
0
眼胀
无
眼酸痛
无
畏光
无
视物模糊
无
眼干涩
无
1分偶感眼胀偶感隐痛偶有畏光偶有模糊
偶有干涩
2分时有眼胀,休息后
好转时有眼痛时有畏光时有模糊,休息后
缓解
3分经常眼胀,休息后改善
经常眼痛经常畏光经常模糊,休息后改善
时有干涩
经常干涩
异物感
无
偶有异物感
时有异物感
经常异物感
流泪
无
偶有流泪
时有流泪
经常流泪
与视疲劳相关
无
的全身不适
偶有全身不适
时有全身不适
经常全身不适
注:“偶感”是指1-2次/2天;“时有”是指1-3次/天;“经常”是指3次/天
63视力改善率
为参考指标。以试食后较试食前提高两行为改善,统计两组服用受试物后的视力改善率作为参考指标。参考指标不作为对缓解视疲劳功能是否有效的判定标准。
64明视持久度
试食组自身比较或试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明视持久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平均明视持久度提高大于等于10为有效。
7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可用t检验进行分析。自身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
43
f验。对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方差齐后,用转换的数据进行t检验;若转换数据仍不能满足正态方差齐要求,改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在试食前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前提下,可进行试验后组间比较。
计数资料可用X2检验。四格表总例数小于40,或总例数等于或大于40但出现理论频数等于或小于1时,应改用确切概率法。8结果判定81试食组自身比较或试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症状改善有效率或症状总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82试食组自身比较或试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明视持久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平均明视持久度提高大于等于10。
具备81及82且视力改善率不明显降低,可判定该受试物具有有助于缓解视疲劳功能的作用。
44
f附录:明视持久度测定方法
明视持久度测定
此法是用于评价视疲劳的一种方法。当人大脑皮质兴奋性降低时,视觉分析功能下降,眼睛注视对象物的过程中,不能明视的时间增加,能明视的时间减少。这种明视时间对注视时间的百分比称为明视持久度,它是综合反映视功能和心理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