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是提高大学生普通话水平的重要一环,如何使普通话测试和教学进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是当前管理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内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情况,在总结本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
关键词:综合性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机辅测试”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意义普通话水平测试自1994年在全国开展以来,已走过二十个年头。随着测试的深入开展,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广东省高校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大多起步于90年代末期,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世界语言测试引入计算机以后,开创了语言测试的新纪元,成为划分语言测试新时代的标志”1。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机辅测试”)的推广显示了语言测试在技术上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省自2011年以来全面实行“机辅测试”,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是确保普通话水平测在高校顺利进行,推动各高校乃至全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f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基本保证。高校是高级人才聚集的地方,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先行者,也是推广普通话的主要阵地。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开展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语言文字水平,反映国民的素质。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应试者的普通话水平,有助于营造学校的语言文字氛围,有助于更好地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目前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影响高校人才素质的培养。因此,实现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站的一名管理人员,笔者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对“机辅测试”背景下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相关问题作了探讨。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情况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普通话水平测试站自2002年成立以来,已组织超过六万人次的考前培训和测试。考虑到社会人员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开展与本校作为综合性省属高校的实际情况,测试站在保证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测试的同时,也向新进教师、非教师教育专业及成人教育专业的学生开放报名。测试站重视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管理,制订了《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站工作职责》、《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