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当前信贷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一)支农支小定力不足。从发挥农村信用社的比较优势、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近年来,省联社反复强调必须坚持支农支小的战略定位,做精做实三农和小微市场。但有的成员行社我行我素、置若罔闻,沉醉于当地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而沾沾自喜、头脑发热,盲目与其他金融机构争夺大项目、大客户,弃乡进城、抓大放小,导致传统业务市场份额逐步被蚕食,竞争优势渐渐丧失,发展的根基不断被侵蚀。去年,全省有26家成员行社涉农贷款和15家成员行社小微企业贷款未达到“两个不低于”目标,虽然从账面数据来看,整体实现了“两个不低于”,但有的成员行社支农支小玩“数字游戏”,做“表面文章”,工作“水分”很多,通过调整科目来“实现”涉农贷款增长,涉农贷款远低于账面水平,少数成员行社真实涉农贷款甚至未达到账面的一半。今年前两个月,部分成员行社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持续乏力,至2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增幅低于各项贷款增幅11个百分点。
(二)管理基础依然薄弱。贷款“三查”是信贷最主要的基础性工作,但由于管理不规范、制度不落实、责任不明确以及客户经理素质不高,不少成员行社贷款“三查”基本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新增贷款的质量。根据省联社近年来组织的大额贷款专项审计情况来看,被抽查单位“三查”执行不到位的贷款占比达到50以上,主要表现在:一是贷前
f调查走过场。对客户基本情况、人品人格、信用记录、经营情况调查不详细,对客户的第一还款来源及还款意愿分析不到位,过分依赖第二还款来源。二是贷款审查不严格,对贷款调查报告内容真实性缺乏审查,对贷款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完整性没有认真核实,对贷款的可行性未深入审查分析。三是贷后管理不尽职。对贷款用途、资金流向监督不力,贷后检查缺失,缺乏贷后预警信息风险处理机制。由于贷款“三查”不到位,近年来新增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20122014年三年间,全省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率达到342,高于全部贷款不良率048个百分点。此外,全省农村信用社在征信、统计等信贷基础工作方面,仍较为薄弱,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发展质量仍然不高。受严峻外部经济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不到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反弹压力不断加大。去年,剔除核销和置换因素,全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实际增加574亿元。至今年2月末,不良贷款较年初不降反升69亿元,有40个成员行社不同程度出现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