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文物保护)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
1、行政区与人口、巩义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岳嵩山北麓,总面积10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0万亩,人口79万人,有汉、回、维吾尔、彝、苗、白等民族。巩义市委、市政府驻巩义东区行政中心(陇海东路),辖15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292个行政村。2、社会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巩义人民乘改革之东风,凭资源和基础工业之优势,以科技为依托,大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今人瞩目的成就,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县级之首,连续三届荣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财政收入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电气化、全先进县市,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国科技进步示范区。截至2001年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1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0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7亿元;财政收入361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6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24元。3、教育与文化、巩义市212所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通高校1所(河南财经学院成功学院),成人高校1所(巩义市广播电视大学),普通高中13所(其中公办9所,民办4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一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两所),普通初中47所,小学137所(含民族学校1所,聋哑学校1所),构成了巩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教育网络。巩义历史悠久,区位优越,因“山河四塞,巩固不拔”而得名。又因地扼古都洛阳,
7
f故史有“东都锁钥”之称。境内有裴李岗、仰韶和龙山文化多处。约八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夏禹曾封夏伯于此,称“夏伯国”,建都斟寻,即今稍柴、罗庄一带;商代属豫州,春秋时属东周,战国时一半归东周,一半属韩国;秦统一六国置郡县,定为“巩县”;宋朝曾设永安县,金代改为芝田县,元朝复称巩县。明、清时巩县属河南府。4、交通状况、巩义市交通便利,区位优势较为明显。310国道横穿全境,237省道绕境而过,北面与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紧紧相邻,正在建设的郑西客运专线穿境而过,新巩义站就设于镇域西缘,村村实现通柏油路和公共汽车。5、文物保护、巩义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北宋时设置永安县。境内拥有夏朝遗址、北宋皇陵(永定陵、永裕陵、永泰陵)、包公墓、寇准墓、春秋阁、文魁坊等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项目周围500m内没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