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周信芳的表演日臻完美的时候,他的嗓子突然哑了行话叫“倒仓”。许多人的艺术生命就毁在“倒仓”上。周信芳遭此沉重打击,没有泄气。他对自己的嗓音条件作了冷静的分析,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学“黄钟大吕之音”,在唱腔上以气势取胜。他从此下工夫练气,以使发声气足宏亮,咬字喷口有力。经过艰难的探索,他终于形成了自己
f苍劲醇厚的特色。因为他的艺名叫“麒麟童”,人们便称他独创的艺术流派为“麒派”。4、所写的东西,必须是前人没有写过的:顾炎武的治学态度十分严谨。就拿写书来说,他有一条原则,那就是所写的东西,必须是前人所没有写过而对后世是所不能少的。《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本重要著作。有一次,朋友问他,近日,《日知录》又成几卷?他回答说:“别来一载,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卷。”1670年,《日知录》曾刻八卷,但六七年后,他“老而益进,始悔向日学之不博,见之不卓”,于是又“渐次增改”。改后,“犹未放自以为定”,尽量请人提意见。当人问他新刻本时,他说“再待十年”。由于他始终不渝地坚持上述原则,这部“积三十余载,乃成一编”的《日知录》,直到他死后才全部出版。5、当权威在面前: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想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6丁肇中独辟蹊径攀高峰勇于创造,不怕阻力在微观物理学中,高能条件下只能产生一些寿命极短的粒子,依照惯例,探索这些微粒,使用普通的低分辨率的仪器足以应付。19世纪70年代初,对重光子的研究裹足不前,陷入困境,当科学家们纠缠于实验过程本身时,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却机敏地把目光转移到测试仪器上,并花了两年多时间,耗费巨资研制了一架高分辨率的探测器。这一举动立刻遭到了许多物理学权威的嘲笑和否定因为,这样做太奢侈了,而且毫无价值创造性的思维在获得成功之前,往往显得微不足道,甚至遭人唾弃。然而,正是借助这架仪器,在1974年,丁肇中发现了J粒子,这一发现轰动世界物理界7莱特兄弟不迷信书本创新要敢于向权威挑战1899年6月初,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俩开始正式阅读与钻研有关航空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