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考核《中国文化概论》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是良渚文化。答:错
2、夏代的最后一位皇帝是启。答:对
3、这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老子说的。答:错
4、“德”、“能”虽常常“相提”,但却不是“并论”的。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德”常处于主要的或主导的地位,即所谓“重德”。答:对
5、作为道家强调的人格境界,“真”与“假”相对。答:错
6、明清的法律,反映出封建社会后期的时代特点。清代制定的《大清律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答:对
7、战国时期的“士”,主要指具有一定知识和才能的人,与西周的“士”主要指武士含义有所不同。答:对
8、孔子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答:对
f9、古文经主要是汉初由老儒生口耳相传的经典,直接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典。答:错
10、在古代,“宗”的本义指的是宗庙。答:对
11、隋唐出现了门阀制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郡望、谱谍、宗祠大受重视。答:错
12、古代纪年法中的“岁星”,指的是月亮。答:错
13、“九州”是学者们对当时领土的一种地理区域的划分,不是夏商周曾实行过的行政区划。答:对
14、在衣着服饰中,“绅”指的是大带结住后余下下垂的部分。答:对
15、武庙是祭祀玉皇大帝的。答:错
16、现在的故宫博物院,原来是明清故宫,也就是紫禁城。答:对
17、中国传统的埋葬方式是土葬。答:对
18、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宗教都影响了多种文化形态。答:对
f19、佛教教义中的“四念处观”,是苦的根源,行苦、受苦、苦苦是苦的种类,这四者既是苦的原因,也是苦的结果。答:对
20、道教的“醮”分为清事清醮、浊事幽醮。答:错
二、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32分)1、文化答: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文化答:又称人文文化。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2、郡县制答: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系列变动,土地兼并战争到处发生。在大国吞并小国之后,征服者大都将小国变成县郡,以隶属于自己的行政系统之下。这种郡县制在战国时代,已成为各国国内一般行政区划。秦汉时期以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建立起天下一统的王权体制,君主集权达到空前的高度。
3、浑天说答:浑天说是古代汉民族的一种宇宙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