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指导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现结合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做法。
一、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的拥有者、道德的裁判者。长期以来形成的“师道尊严”,使教师高高在上,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隔绝了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以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模式,以气氛死板、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有些教师甚至错误的认为,教师越严厉,课堂纪律才会好,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师生关系,必然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也不佳。因此,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温馨、愉悦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是主持人、导演、教练、服务员等。而学生才是主人和上帝。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进行换位,要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应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则是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沟通,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与学生交朋友、谈心,进行书信交流沟通,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方案措施,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乐学、爱学为舟,促使学生到达学会的彼岸。
二、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f《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核心任务。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