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依赖进口,虽然国内已研发了100多套轧机设备,然而在热轧方面,很多企业都采用进口设备,如马鞍山公司等仍然大量引进西马克的设备,在中厚板方面,主要进口奥钢联和西马克的产品。国内对于单体设备,如炼钢厂的烘烤器、钢包循环装置和精炼设备(RH)等产品的独立研发还不到位,仍然依靠进口。2009年111月,我国冶金专用设备进出口总额达315亿美元,其中,
518
f进口总额约145亿美元,出口总额约17亿美元,贸易顺差约为25亿美元。表222009年111月行业内产品进出口情况名称1、炼焦炉海绵铁回转窑2、金属冶炼设备及零件3、金属轧机及零件4、拉丝机、拔丝机等合计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出口额万美元584365556961302462169991149同比增长47810220724347进口额万美元2502218281143875851144568127同比增长501816180181584
自2000年以后,我国冶金专用设备出口有了较大进展,具体表现如下:(1)逐渐出口成套设备;(2)从一般设备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设备;(3)不仅向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向中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出口;(4)不仅出口设备,也出口技术;(5)开始出口一些在国际市场上有知名度的产品。主要出口国有:泰国、印尼、菲律宾、伊朗、土耳其、巴西、韩国、印度、意大利、日本、俄罗斯等。
23供应格局
就目前来说,国内与国外的企业合作趋势良好,供货范围的格局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对于能够进行国内制造的产品,国外企业与国内大型制造厂合作制造;局部核心的产品采用国外进口。国内很多企业也在对国外的产品进行改进,将其功能改进为更适合本国应用和生产的设备。目前从国外进口的常规的产品,价格也趋于大众化,对于国内的民族工业有所冲击。
24市场竞争
241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
2008年,国内主要冶金专用设备制造商仍然是国有企业,产业集中度产业集中度较高,产业集中度分布情况如下:较高1、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唐山冶金矿山机械厂和秦冶重工三家企业的产
618
f品产量占据了中国金属冶炼设备金属冶炼设备产业的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金属冶炼设备2、中国第一重、中国第二重和太原重机的产品产量占了中国金属轧制金属轧制设备产业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设备3、德国西马克集团、西门子奥钢联、意大利达涅利集团三大国际冶金设备公司在中国冶金专用设备市场特别是高端市场高端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高端市场
242不同所有制企业市场分布情况
截至2008年5月,我国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共有企业429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