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环境保持全国领先,全市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达到90,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以上。人民生活更幸福。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财政民生支出比重提高到58以上,五年累计超1000亿元。就业、就医、就学、住房、养老等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社会发展更和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赣州地域特色文化繁荣发展,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升。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更富活力。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凝心聚力、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打造赣南城市群推动城市发展转型●推动城市集群发展●加快建设品质城市●强化城市基础支撑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坚持外延扩张和内涵增长并重、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协同,促进城市发展由速度型、粗放型向质量型、集约型转变,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较为密集的城市群体和完善的城市体系。
f推动城市集群发展。加强城市与区域的经济联系,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和分工体系。以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为核心,优化“一核两廊三圈”空间布局,着力推动特大型中心城市和瑞金、龙南都市区建设,支持信丰、兴国、于都、宁都等卫星城市建设,提升赣南城市群综合实力和承载能力。有序推进特大型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促进赣县、南康、上犹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实行快速交通联接、生态屏障隔离、功能合理分工、组团联动发展,力争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00万。全市形成6个城区人口20至50万、5个城区人口10至20万的中小城市。加快建设品质城市。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提升规划水平,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加强城市形态和功能设计,精心规划建设标志性建筑、主次干道、重点片区、特色街区和配套设施。注重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综合交通体系和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注重城市的差异性定位、功能性区分和个性化特色,打造高品质、可识别城市。保护开发历史街区、客家围屋、七里窑、宋城等文化古迹,延续城市记忆,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质。深入开展“治脏、治乱、治堵”,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数字化、人性化。强化城市基础支撑。建设昌吉赣客专并争取延伸至深圳,加快鹰瑞梅、赣韶铁路建设,推进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建设城际快速通道和城市连接线,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改造升级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