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或者更明确地说,使人民能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足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于是,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就成为《国富论》的主题。斯密看来,国民财富的源泉是劳动,国民财富的增长取决于劳动生产力的增进,而后者又取决于分工。斯密进而以交换来解释分工产生的原因,指出分工的程度取决于交换的能力或市场范围,货币只是一种流通工具。斯密区分了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认为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尺度,然而他又认为商品的真实价格由工资、利润、地租三部分构成,由此他第一次将社会分为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他认为,资本积累是发展生产的另一必备条件。2马尔萨斯(1)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人口原理》
一.重商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f(2)观点:生产率每前进一步都会伴随着人口无节制的增长(3)结论:人口增长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在他的人口论中,马尔萨斯从两个前提出发:一、事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二、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在这两个前提下,他断言,人口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比率增加,人口的增长必然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因此,人口的增加会受到生产资料的限制。由于马尔萨斯试图证明劳动人民贫困和失业是因为人口增长过快,而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无关,因此,他被马克思称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的代表。3大卫李嘉图(1)著作:《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2)观点:劳动价值理论(3)结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来源之一在他的劳动价值论中,他指出,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但并不是个别生产者在生产商品时实际所耗费的劳动,而是必要劳动。商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他们的绝对价值。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为他是表现其它商品价值的媒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分配理论。他认为,在既定的收入格局下,地租是主动的,首要的,最有保证的;工资有其固定不变的法则和水准,是发展生产不得不支出的代价;利润则是支付了地租和工资之后的余额,最容易受到损害。4穆勒(1)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他规定了使用价值、价格、价值(交换价值)的定义。他将价值分为市场价值和自然价值。市场价值决定于需求和供给;自然价值决定于它的获取难度。他第一次提出了信用与物价的关系。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