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作者:蒋荣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30期
摘要:散文运用的是一种自然的写作方式,阅读起来相当轻松,读者貌似可以很快懂得散文表达的意思。但这是一种误区。当散文走进语文课堂,就会发现,散文的内涵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只有真正站在一个审美的角度,感受散文的灵魂,读者才可以很好地掌握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本文基于此,着重谈谈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并给出有效的突破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
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体。然而,时至今天,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遇到了困境,需要进一步寻求突破和创新。
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困境
1散文阅读教学现有的审美困境
在课余时间,学生更愿意阅读小说、戏剧、诗歌这三类文体。而对散文没有多大的兴趣。这是因为学生比较喜欢曲折起伏的小故事,而对情感和文字的热爱不够强烈。再加上课堂上学习散文的方式和其他类文体无多大差别,学生没能掌握学习散文的精髓,达不到审美的境界。而散文是一种抒情类的文学体裁。1所以高中生并不是很欣赏散文。这给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不便,造成了散文审美困境。
2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出现的课堂模式化现象
虽然新课改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但课堂模式化现象依然很严重。在课堂教学有两类很严重,一种是“题目分析背景介绍段落划分归纳总结中心思想文章特点”2这样的流程模式。而所有的散文都可以按这样的流程,结果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硬生生地被分了几部分,使得散文没有了情感的连绵,只有理性剖析的分肢。这样的模式化教学,不符合人的基本的认知法则。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就会失去对散文学习的乐趣,这样一来,不仅没有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也没有情感的熏陶,反而造成了学生的抵触心理。
还有一种是比较受欢迎的合作讨论的教学形式,初衷是让学生学会对思考,可以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但在实际教学的现象来看,只不过是对上一种模式的变装而已。并没有把本质的东西落实下去,依然无法激起学生对散文的兴趣。虽然有讨论的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感想体会,可是学生会受模式化教学的影响,会集中于解释某个词
f语。学生只会去想办法去得到一个答案,不会无细细品味散文的语言,这也是缺少审美的一个表现。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