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而且还能为隧道施工积累资料,为今后的施工和设计提供类似依据。因此,为做好该工作,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监控量测小组,配以相应的资源,在每次光爆后及初期支护后,监测小组就会立即到达施工现场对开挖面岩层结构的产状及支护裂隙进行量测并记录。岩层周边位移和拱顶沉降观测点位如下图所示。
量测断面布置示意图(单位:m)量测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测试时间和要求进行,即:1~15天内,每天观测1~2次;16天~一个月内,2天观测一次;1~3个月内,每周对原测点观测一次,直至变形位移速度在01mm日以下时,即为达到稳定为止。对围岩较差地段,监测组还应相应增加测点的数量,并由专人负责对测点进行保护。监控量测流程图如下:
2
f施工设计
监控量测判施工断理论与数值分析
工程结果

修正设计
量测结果
监控量测设计流程图对实际数据反映出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施工现场负责人,有问题区段应立即采取相对应措施,改变支护参数,做到防患与未然。如当隧道净收敛值速度明显下降,收敛量已达总收敛量的80~90时,且水平收敛速度小于015mmd,或拱顶位移速度小于01mmd时,一般可以认为围岩已达到稳定,此时才可以进行二次衬砌。4、质量控制措施:进场时,我们就成立了技术领导小组,由项目总工程师任组长,挑选三名有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对施工进行技术指导,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即当一个工序检验时,只要有一名技术人员认为存在问题,则该工序就不能通过检验。现场技术人员对各个重点工序实行全程旁站制,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只有问题得到改正后方可向监理进行报检,决不允许出现对一个分项工程多次报检而未通过监理认可的现象,这样做不但减少了因可能返工而引起的时间耽误,且大大加快了各工序间的衔接,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而确同时加强施工现场试验和测量的管理力度,及时对各工序进行试验和测量,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工程质量。5、质量控制效果:从2001年2月份正式开工以来,我们就始终积极探索选择更佳的施工方案,施工至今,隧道从未出现大坍方,即使在隧道局部涌水且涌水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