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性:首先,与传统的单一文明起源观不同,20世纪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地域的。这种多元文明观是对传统中原文明一元论的解构,也为中原文化从国家意识形态向地域文化的下降提供了实证的依据。其次,中原文化是一个具有空间限定的概念,它只在一定地理范围内有效。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它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它从来不是中华民族的单一文化,而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比如,在汉民族内部,在某些历史阶段存在着与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的并置甚至对立;在汉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它与北方草原文化等更是不可相互替代。第三,中国社会自北宋以来,政治文化中心彻底远离了黄河流域,这一地区失去了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力。生活在现代中原地区的人民,一方面延续了中原文化的精神传统,另一方面又在实践中为其增加了新内容。这种现代意义上的中原文化,基本摆脱了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地域命题。2、探讨中原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该成果认为,中原文化虽然属于地域文化,但其地
域性明显又与其他地域文化不同。它最值得重视的特点就是与中国文化形成的直接关联。由于黄河泥沙的淤积和气候等诸多便利的自然条件,我国中原地区自上古时期就形成了发达的农业文明,在诸地域中最先跨过了“文明的门槛”。由这种文明衍生的文化,为后世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文化礼仪典章提供了基本的范本。同时,中原文化之所以在中国文化的整体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在于它强大的辐射力。在中国历史上,它依托于先进的生产方式、军事的扩张、甚至中央政权崩解导致的移民外迁,向四方传播,直至蔓延为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态。这种传播可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所谓主动,即中华帝国的版图扩展到哪里,中原制度文化及价值观念就在哪里扎根;所谓被动,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变乱,必伴随着中原人口的大量外流,甚至政权的整体迁移。魏晋以降,中原文化的南向发展大抵脱不了这种被动传播的带动和影响。
f3、探讨中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关联。该成果认为,中原文化的扩张或传播,虽然表现为政治权力、典章制度、礼仪风俗等向异域的蔓延,但在其深层,却是其基本价值观念得到了更广大地区人民的认同。该成果将中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归纳为十点,即:以中原为中心的天下观念,和谐共存的自然观念,和谐共处的社会观念,反分重合的国家观念,以人为本的人学观念,知行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