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栽培规范操作流程:培养料配制→菌袋制作→发菌管理→脱袋→排场→出菇管理→采收1培养料制备:按照培养料配方将培养料拌匀成混合料,加水,使湿度均匀,用手紧握混合料时,成团而不松散,从指缝间溢水又不滴落为准。2菌袋制作:将搅拌均匀的培养料立即装入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薄膜作成φ10cm×55cm的袋子中,扎袋口,堆放到常压蒸气灭菌灶。灭菌灶工作温度在100℃,工作时间在10~12小时,袋料灭菌后让其自然冷却,待温度降到60~65℃时出锅,降到30℃以下时按常规接种法接种,接种时,边打洞边接种,行动迅速、敏捷用胶布或地膜等封口。3发菌管理:接种一周后,室温控制在2527℃,以利菌丝定植,10天后温度可降至2022℃,直到形成耳基。在菌丝培养过程中还要注意菌筒通风。当接种穴菌丝成放射状生长到10厘米左右时,可用5厘米左右的圆钉进行穿刺通气,共23次,切忌太深货穿刺丝体未吃料的地方。4出耳管理:当栽培袋洞穴出现耳蕾后即可将菌筒搬出室外进行排场出耳,同时在每袋侧壁上依次开洞,每个洞穴约23厘米。一个星期内,以喷雾保湿为主,小气候空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刺激出耳牙和长耳。随着木耳的长大,相对湿度可提高到9095,温度控制在1822℃。5采收:一般原基出现后,经1520天,子实体发育成熟,在耳片平展时可采收,采收后应及时加工干制。
浙江纳富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
f黑木耳疫情监控与病虫害防治制度
黑木耳生产过程中常常有杂菌和病虫害发生影响生产和黑木耳质量,特别是在高温和适宜温度季节,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是黑木耳栽培中的大敌,因而,防治病虫害工作十分重要,应予重视并作好防治的工作。
一常见杂菌及防治措施黑木耳的病害主要表现为杂菌的侵染,常见杂菌有:1.木霉:木霉污染,初期菌丝为白色,后逐渐产生绿色孢子而变成浅绿色,进而成为深绿色。木霉主要发生在菌种瓶(袋)未萌发的料内和没有彻底清除的耳基上,若不及时处理,扩大蔓延很快,病区木耳菌丝不能生长或生长不良。防治措施:培养基灭菌要彻底,菌袋出耳期间发生木霉,可先将菌袋置于阳光下晾晒12天,再用01高锰酸钾。2.毛霉生根霉:初期为浅白色在2535℃条件下,其菌丝及假根长入培养基后向上伸出较长的孢子柄,顶端为黑色孢子襄。其危害是隔绝氧气,争夺养分和水,分泌毒素,影响黑木耳菌丝的生长。防治措施:参照木霉防治措施。3.链孢霉:初期菌丝浅白色,菌丝生长速度极快,前期易在袋内产生浅黄色积水,并在袋口或塑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