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宝鸡市“十二五”特大城市及城镇体系建设规划
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我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依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宝鸡市“十二五”特大城市及城镇体系建设规划》本规划分宝鸡市“十二五”特大城市建设规划和宝鸡市“十二五”。城镇体系建设规划两部分。宝鸡市“十二五”特大城市建设规划一、“十一五”期间城市规划的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市按照“规划引领城市发展,项目带动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品位,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市场筹措建设资金”的总体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城市东扩南移北上步伐全面加快,大城市骨架已经拉开,城市规划日趋完善,城市功能和品位明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了经二路和中山路地区商业中心区、代家湾行政商务会展中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清姜和姜谭老工业区、陈仓物流园区五大功能区,构建起了东西“四横”,南北“十纵”的交通路网骨架,先后规划建设了渭河公园、金台森林公园、金渭湖和金陵河、清姜河拦水坝及一批绿地广场,“一片水面、两条林带、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景观和框架初步形成。持续开展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宝鸡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森林城市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入选了建国六十年60个“中国城市发展代表”。截止2010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23平方公里,市域城镇化水平46。(一)主要特点及成效1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空间结构初步优化。2003年,我市行政区划调整,原宝鸡县撤县设陈仓区,虢镇地区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城市发展空间得到很大拓展,市区面积从574平方公里扩大到3574平方公里。随着行政中心的东迁和高新二期、三期的建设,城市建设用地从2005年的65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923平方公里。同时,沿渭河、金陵河、清姜河、千河等水系、生态绿地的规划建设得到加强和有效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人居环境。2城市各项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得到提升。城市中心区的人均用地指标从2000年的796平方米提高到2009年的972平方米,其中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