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如吾两人耳。【乙】
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
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
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
精品【初中语文试题】
f精品【初中语文试题】
婢皆有自得之意。【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
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1)遂.至承天寺(2)相.与.步于中庭(3)余告之故.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过.岐亭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B.适见.焉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D.问余所.以.至此者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20.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
(二)阅读选文,完成14~20题。(23分)门铃
⑴帕皮是个样子讨人喜欢的老头。一双蓝色的眼睛,虽然因年老而显得暗淡,却从中透
出一股温暖之情。他经常喜欢吹着口哨清理打扫店铺。不过,他私下里有时也悲伤。
⑵有一天,他一边干活,一边吹起了优美的旋律。外面,阳光温暖而明亮,天空也变得
越发清澈。一阵微风吹来,店门上的铃铛叮铃铃地响了起来。这只铃铛能产生独一无二的、
有魅力的回响,在这个家里已上百处了。老人非常珍惜这只铃铛,每天都要擦拭它。
⑶听到铃声,帕皮起身招呼客人。“你需要点什么,小姑娘?”帕皮的声音天性快活。“您好,
先生。”小女孩说话几乎是低声耳语了。女孩样子天真可爱,说话羞羞答答。她用棕色的双眼
精品【初中语文试题】
f精品【初中语文试题】
看着帕皮,然后慢慢地扫了一眼整个房间,似乎在寻找某种特殊的东西。⑷女孩腼腆地告诉老人:“我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