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旧年。
(3)士不可以不弘毅,
。
(4)关关雎鸠,
。
(5)
,蜡炬成灰泪始干。
(6)夕阳西下,
。
(7)浮光跃金,
。
(8)落红不是无情物,
。
(9)
,病树前头万木春。
(10)江山如此多娇,
。
(11)晏殊《浣溪沙》中表达惋惜和欣慰交织的情感并深蕴着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
7对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诗人借写登塔远望,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B.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极写诗人登临之高。C.在本诗中,“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D.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怀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
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它以语
言为承载,方寸之间传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它深具历史性、知识性
和艺术性。【材料二】许多成语出自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一鼓作气”语自经典文献《左传》“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曲径通幽”语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
精品【初中语文试题】
f精品【初中语文试题】
禅房花木深”。【材料三】从“丝丝入扣”与古代纺织方法,到“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从“土崩瓦解”与古代制瓦
技术,到“如法炮制”与古代中药制法;从“见风使舵”与古代航海技术,到“以管窥天”与古代天
文观测技术:一些成语的出现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我们从中可以体味中华文化的博
大精深。
(1)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2)成语发展到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请从备选成语中任选一个,依照所给句子的形式,仿写一句话。(2分)
【备选成语】锲而不舍雪中送炭不耻下问众志成城
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推进器。
体现了一种
的精神,这种精神是
。
二、阅读理解(60分)(一)阅读选文,完成9~20题。(17分)【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