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五章环境保护与化学本章思考题1、解释总悬浮颗粒物、飘尘、降尘,简述微粒三种最重要的表面性质。2、简述酸雨的形成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酸雨的化学组成和关键性离子组分都有哪些?3、简述温室效应的危害并说明:(1)H2O和CO2的分子具有何种特征使他们能够吸收红外辐射?(2)为什么CFCs比如CFC11、CFC12等目前能够成为十分有效的温室气体?(3)除了H2O和CO2、CFCs,再列举出两种其他的温室气体。4、简述O3的生成与损耗的动态平衡化学机制以及O3层破坏的催化反应机理。5、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必要条件?用反应式表示出光化学烟雾发生的简化化学机制。6、如何定义天然水中的酸度和碱度?通常用哪些物质中和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7、简述污染水体中常见的金属离子污染物及其存在形式。8、什么是需氧污染物?什么是富营养化污染?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会产生什么后果?9、天然水体中存在哪几类颗粒物?简述水中主要无机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一)地球大气层的结构1、对流层: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它同时是地球大气层里密度最高的一层,它蕴含了整个大气层约75的质量,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平均厚度12km,赤道19km,两极89km;夏季厚,冬季薄。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特点(1)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高度每增加l00m,气温约下降065℃。(2)空气密度大。(3)天气复杂多变。(4)对流层下部湍流。对流层中气象条件复杂,既有形成污染物易于扩散的条件,又会出现污染物。2、平流层对流层层顶之上约55km处的大气。
特点:
(1)大气稳定,温度垂直分布。(2)平流层内垂直对流运动很小,平流运动占显著优势。(3)空气比下层稀薄,水汽、尘埃含量很少,很少有天气现象,透明度极高。(4)在1535km的范围内(平流层上层),厚度约20km的臭氧层。3、中间层从平流层顶约85km高处的大气为中间层。无臭氧组分,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特点:(1)空气更稀薄
f(2)无水分(3)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中间层顶,气温最低(100℃)(4)中间层中上部,气体分子(O2、N2)开始电离。4、热层从80km到约800km的地方
特点:
(1)温度随高度增加迅速增高;(2)大气更为稀薄(3)大部分空气分子被电离成为离子和自由电子,又称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5、散逸层800km以上高空
特点:
(1)空气稀薄,密度几乎与太空相同(2)空气分子受地球引力极小,所以气体及其微粒可以不断从该层逃逸出去522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一)大气污染的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