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徐佑国来源:《名校上旬》2013年第10期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新课改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可叹的是,农村初中,常常不能根据学生的阅读实际,合理设计。其实,语文阅读教学是“神聚而形散”:既要让学生自由释放个人阅读文本的体验,又要尊重文本的特定指向性;既要强化横向的借鉴,又要注重纵向的继承。本文试从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教学方法的整合等三方面来探索如何强化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人本意识、文本意识和阅读意识。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农村现状对策
语文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它在语文素质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承担着特殊的任务。但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农村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更是步履艰难。认真分析研究农村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找出问题所在,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是农村初中一个十分严峻而又迫切的任务。下面就所接触的情况略述所见所思。
一、现状
1、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农村初中生平时接触书籍、报刊和杂志的机会相对较少,对文章的把握不够熟练,久而久之对阅读失去了兴趣。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外小说比较感兴趣,但对课本中的小说却不感兴趣,若提起某些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情节,有些学生能滔滔不绝地道来,若提起课本中的某些小说人物、情节,甚至连最简单的都不知道。正是由于阅读兴趣的缺失,“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1,对于这些农村学生似乎成为一纸空文。
2、忽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少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理解的解答技巧上,把阅读看成是一种短期行为,认为只要在考试中得高分就行,而忽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最终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3、缺乏正确的方法指导。农村初中不少教师的阅读教学理论和实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一部分老教师更注重传统阅读教学,关注的是字词句的阐述和理解。津津乐道的是字音、字义、词义,孜孜以求的是这个词用得怎样好,意蕴如何丰富,表现力多么的强,有时甚至到了毛分丝剖、无以复加的地步,忽视的是阅读方法和全局把握等。而年轻教师着眼于把握整体,以全文精神为纲,以作者的写作思路为目的,至于字词句则如蜻蜓点水,或者只居高凭栏一瞥,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怎能大幅度提高呢?
f二、对策
阅读教学要改革,要提高效率,就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