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纬度不同,可参照副热带高气压带与30°N的位置。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在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在30°N以南为北半球冬季;正好穿过中间为春、秋季。
【注3】1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和印度低压属于热力型气压。2陆地上为高压,说明为冬季;陆地上为低压,说明为夏季。【联】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原因亚洲东部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海陆气压差异最明显。【点】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分析如下: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3极地季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盛行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而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部地区,则降水较多。
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①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②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①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②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图
3
f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二图示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典题精研
4
f典例2019贵阳模拟读图,完成1~2题。
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西北风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