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舶。可以全天候停靠第六代及以上大型集装箱船舶。港口采用了美国vavis公司最先进的动态码头作业控制系统sparcs和自主研发的tms码头管理信息系统,构成了公司安全、灵活、强大的码头核心生产操作系统等,在国内港口中处于领先水平。
f(4)青岛港具有集装箱运输的规模优势。“十一五”期间,青岛港累计完成吞吐量145亿吨,年均递增135。集装箱完成4945万标准箱,年均递增14。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七,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九。2010年全年吞吐量突破35亿吨,集装箱达到1200万标准箱,继续保持全国第二大外贸口岸、铁矿石进口世界第一大港、原油进口全国第一大港的地位。
(5)青岛港具有强大的腹地经济支撑。青岛港集装箱货源的85来自山东省内,直接腹地是山东半岛,因此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情况直接影响了港口的业务量。近几年来山东经济一直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全省gdp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递增,明显高于全国gdp增长速度。2012年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gdp)5001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高于全国78的gdp增速。总量居全国第三。
(二)劣势分析(一)港口综合功能配套欠缺。虽然青岛港拥有大陆港口规模最大的edi信息中心,全国港口唯一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唯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但是与电子商务相匹配的数据交换系统、配送系统、金融结算系统还未完善,与海关、三检、银行、保险等部门的信息网络建设,速度相对较慢,围绕集装箱运输的物流服务体系尚不成熟,从而制约了集装箱服务水平的提高,不适应港口功能向物流中心的转变。(2)周边港口竞争激烈,集装箱中转业务发展缓慢。青岛港虽
f然在港口建设和生产规模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上海大小洋山建成投产之后,由于距青岛港较近,将对青岛港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构成较大的压力。而青岛港的老对手大连港、天津港也咬紧其不放,相继宣布将投资巨额资金建设港口。另外,虽然腹地集装箱生成量潜力巨大,但周边港口、远洋货物到青岛港中转缓慢。
(3)物流管理人才缺乏。相关调查显示青岛261家物流企业中共有4668人,其中本科学历占4612,研究生学历占124,中专以上学历473。上述数据显示上海物流从业人员中物流类和管理类人才比青岛的要多,这意味着青岛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落后于上海,物流发展到越高的层次,对管理型的人才要求就越多,一个城市物流管理类的专业人才越欠缺,则越不利于该城市的物流向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