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似乎对数学学习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数学学习确实很考验学生的能力,有些小学生可能反应慢一些,在课堂中就容易跟不上大家的脚步,又担心自己被教师单独提问,所以几乎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一直心不在焉,这就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导致成绩平平,而成绩没有起色又让学生在学习中越来越对数学不感兴趣,形成恶性循环。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学学习的乐趣就会更多;加上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开始自己动手实践,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比较放松,课堂效率就能提升,学生的成绩也会随之提高。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让学生从题目中看到不同的内容,也能在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换个思维解题,我们都知道,数学题的解答方式一般不会只有一种,尤其是学生学习的越多,知识越深入,就能发现这个问题,有时看似很复杂的题目,换个解法或者换个思路,就能把题目简化,很容易解出来,别人可能计算了大量的数据,最后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只用了短短几分钟就算出了正确答案,这就是创新思维的重要之处,可能在小学阶段,学生不需要面对多难的题目给我但是如果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出
f学生的这种能力,就能让学生在现在和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都受益匪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师慢慢引导学生,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比较老派的学习和解题方式,所以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可以先从自己做起,在辅导学生做题时尽量采取多种方式解答题目,小学生的知识有限,所以在很多时候想要用不同的方式解题也会受到限制,但是教师可以尽自己所能,让学生起码有这种想法,在以后知识储备允许的时候,解题遇到困难时学生就能自然而然想到转化思维,不会不撞南墙不回头,浪费时间,比如在讲四则混合运算时,如果学生熟练掌握了前面的加减乘除,那么在四则运算时只需要牢牢记住先乘除后加减、先算括号里的算式就能让学生掌握如何解题,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给学生辅导题目,让学生看到不同的可能,例如讲253×4?时,教师可以先按照学生惯有思维来解题,253×4251219,然后可以问学生,是不是有不同的解题方式,让学生去思考,大部分学生都会认为,这是唯一的方式,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另一种解题方式,253×471219,虽然只是省略了中间的一步,但是对学生来说是另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