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作用C.调节作用18.拟制的犯罪人即(A.犯罪团伙C.犯罪集团19.在一定时空内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A.破案率C.犯罪率20.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刑事犯罪高峰是(A.1950年C.1969年21.女性较少进行的犯罪类型是(A.杀人C.投毒)B.抢劫D.诈骗)B.阻碍作用D.终止作用
B.法人犯罪人D.犯罪组织)B.立案率D.报案率)B.1963年D.1983年
第2页
f22.我国走私案件多发于(A.西南内陆地区C.西北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D.东北地区)
23.通过实际调查获取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的原始资料进而研究犯罪的方法是(A.实验研究C.文献研究24.犯罪研究应坚持(A.客观性原则C.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原则25.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原因观是(A.性恶论C.自由意志论26.关于犯罪原因的“原罪说”是(A.欧洲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C.欧洲封建神学时期的主流观点)B.中国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D.中国封建时期的主流观点))B.自然犯罪论D.天生犯罪人论)B.价值性原则D.人性化原则B.调查研究D.统计研究
27.探索促使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是(A.社会学研究的任务C.刑法学研究的任务28.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A.犯罪现象学C.犯罪预防学)B.犯罪原因学D.犯罪对策学
B.犯罪学研究的任务D.政治学研究的任务
29.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A.犯罪学的基本原理C.犯罪学研究的推断依据
)
B.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D.犯罪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30.20世纪中期以后,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A.人类学的研究方法C.法学的研究方法
B.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的预防犯罪的措施有(A.刑罚个别化B.制定明确而通俗的法律)
C.使法律的执行机构注意遵守法律而不腐化D.奖励美德E.完善教育第3页
f32.犯罪现象的属性是(A.悖逆性C.社会性E.历史性
)B.文化性D.政治性
33.犯罪社会原因是决定个体犯罪的(A.外部条件C.客观条件E.主客观综合条件34.加罗法洛提出的“自然犯罪”包括(A.杀人罪C.诈骗罪E.交通肇事罪35.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犯罪状况是(A.常规性犯罪增加C.统计上的犯罪数量不高E.成年人犯罪严重
)B.内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