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留守”
XXX市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我市位于川东地区,是四川省农业大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市也逐渐成为劳务输出大市。全市总人口657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2万人。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力2804万人,共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178万人,占全省劳务输出总人数的85,占农村劳动力的635,其中:省内转移40万人,省外输出138万人,转移男劳动力98万人,女劳动力88万人。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输转过程中,农村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在外务工,留守家中,肩负起家庭全部的生活、生产劳动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责任的农村已婚妇女。留守儿童则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18岁以下农村儿童,他们往往生活在由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2010年47月,市妇联在全市县、村妇联组织的协作下,乡、深入到7个县(市、区),对农村留守妇女及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采取统计调查、乡村干部教师座谈、调查对象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一、现状根据我市基层妇联组织摸底调查数据显示,我市有45岁
f以下的留守妇女约41万人,占同年龄段农村已婚妇女总数的337,其中,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122万人,占留守妇女总数的297。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高中及以上文化仅占198。丈夫省外务工的294万人,占717。我市有18周岁以下儿童约1345万人,其中,留守儿童有446万人,占儿童总数的332,双亲外出的儿童227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09。在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中,随祖辈生活的139万人,寄宿学校的5万余人,托亲友照顾的34万人,其余为自己独立生活、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交通相对闭塞、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万源、开江、宣汉、渠县四个县留守儿童占18岁以下青少年总数比例均在30以上,万源市高达37,而经济较为发达、城郊结合区域分布较广的达县、通川和大竹三个县(区)的比例则相对较低,通川区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不到10。(一)留守妇女的基本特点务工收入仍是留守妇女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656的有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以务工收入为主,有207的留守妇女认为丈夫外出打工后,家庭经济状况有很大变化,642的留守妇女认为家庭经济状况有一定改善。照顾家人成为留守主要原因。留守妇女中,曾经有过外出打工经历的占留守妇女总数的855。导致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