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2分译文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2分译文B其真无马邪《马说》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f11《阅微草堂笔记》流露出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从选文可以看出纪昀追求怎样的生存状态2分
三阅读《泰州道情》一文,完成1214题。8分①道情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南宋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所以也叫“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曲艺形式。....②明代,道情开始在泰州地区流行。至清代,用当地方言说唱,并吸收了本地民歌的许多面调,成为泰州地方曲种之一,流传更为广泛。清道光时期,泰州一带有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有“三阳杨..开泰”之誉。后来逐步以泰州为中心,在江淮地区和沿江农村传布,称为“泰州道情”。新中国成立后,泰州成立了道情协会,有会员300余人。.③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文人唱此显示高雅,劳动者唱此消愁解闷。曲调易学易记,爱唱者甚多,随着听众增多,出现了大批以此卖艺糊口的职业艺人。表演形式古老简朴,演唱时,渔鼓抓于左手弯内,右手击打鼓面,左手击打简板,打击一阵后便开始演唱,有时夹有道白,有时全是唱歌,无论走街成登台,马上便会引来男女老少驻足细听。节选自《泰州当艺艺术,有删改12结合选文内容完成填空。3分“泰州道情”是泰州地方曲种之,源于唐代的道曲,吸收了以为伴奏乐器。的许多曲调,用来说唱,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①段中加点的“同源异流”,形象地说清了全国各地的道情之间的联系。B第②段中加点的“之一”和“余”,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C第②段划线句,列举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的例子,说明当时道情在泰州广泛流传。D第①段按时间顺序说明,第②段主要按空间顺序说明。14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泰州道情广为流传的原因。3分
四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517题。10分①世事纷繁,倘若一个人始终能保持“自如”的状态,实属难能可贵。
f②“任尔东西南北风”“乱云飞渡仍从容”“一蓑烟雨任平生”都是对“自如”之境的生动写照。清代王障的《今世说》记载了两则故事一个叫罗贤的京官,有才华,有名望,却一直得不到提拔重用,但他毫不介怀,还“歌啸自如”一个叫汪汝蕃的人,遇上饥荒年月,把家里的几百石米拿出来赈济别人,自己和家人则粗茶淡饭,“粗粝自如”。这些正是“自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