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对应学生用书P211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佛经翻译家是支谦和康僧会。康僧会在他编译的《六度集经》中大讲“恻隐心”、“仁义心”,而且还极力主张“治国以仁”,认为“为天牧民,当以仁道”。除了这些治国牧民之道以外,经中还大力提倡“孝顺父母”,歌颂“至孝之行”。康僧会明显受到A.道家思想的影响C.法家思想的影响解析B.儒家思想的影响D.墨家思想的影响
B结合材料中的“仁、仁道、孝”等思想,可知佛教活动受到儒家
思想的影响,此材料反映了三国以后,佛教盛行,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2.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A.三纲五常C.格物致知解析CB.发明本心D.经世致用
本题考查朱熹的思想主张。A项是西汉董仲舒的主张;B项是陆
九渊的思想;D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等人的思想。本题选C项,“格物致知”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3.2013宝鸡模拟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知是判断万物的标准,与其有相似哲学观点的我国古代哲学家是A.荀子C.王阳明解析CB.朱熹D.王夫之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强调人的感
知在认识世界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普罗塔戈拉的观点有相似之处。4.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位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fA.程颐C.陆九渊解析D
B.朱熹D.王阳明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学说,他主张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
实践,陶行知也认为知与行应当有机统一起来,故选D项。5.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解析B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内容和影响,意在考查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
的能力。由“丰富性与普遍性”可知理学博大精深,由“中国之外的‘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