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小学语文的趣味性摘要:建立社会化、生活化的大语文观念,增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革新意识,尊尊”三结合”的原则,开展实践活动,推行语文实验课,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变得更加丰富生动、美丽精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交际能力。本文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多方的调查,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探究。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兴趣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9601自”三结合原则”明确之后,再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就有了比较规范的操作流程,但是,从那以后,如果所有的实践活动都是一个模样,实践活课的魅力无疑会大打折扣,实践活动课的活力无疑会日渐低迷,实践活动课的生命力也将无法延续。1通过随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生活中无处没有语文,教师应该打破小语文的狭隘意识,树立大语文观念,学生的语文学习”场”是十分广大的,只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可谓”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应该抓住生活,利用语文无处不在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随时随地将语文实践活动开展起来,而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几十分钟内,不断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这只是开展语文活动的第一步,学生有了主动性,可以随机、有意识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此时,实践
f活动的操作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个操作过程包括两个方面:教师的精心组织与宏观指导、学生的密切配合与具体操作。这两方面必须结合起来,才能使语文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开展活动时,教师不能只简单分配任务,在如何组织、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必须多动脑筋,教师学会能够在比较科学的规划下,既有自觉自愿的热情,又有一定的组织和程序保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重视操作性可以使过程严密有序,从而保障每次活动的实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还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每个学生所遇到的难题,都可以在共同探讨中得到解决,学生逐步认识到了共同协作、反复探讨的重要性,体验到了在探求过程中不断进步的乐趣。而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不可能相对独立的来完成每次实践活动,随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重视点滴积累,寓教寓学于他们的主动之中,学生有兴趣、有热情,在课余时间探讨实践课题,学生不仅不觉得累,反而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2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