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下)《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根据要求默写:(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一、自身经历1、幼时抄书之艰2、成年叩问之难3、求师奔走之劳4、住读生活之苦5、总括:勤且艰第一段问题:1、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2、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袍敝衣”。3、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4、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6、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7、“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8、作者“袍敝衣”处在“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优,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9、作者在叙述成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