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同志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位优秀领导人,他于1939年7月在延安马列学院公开演讲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一篇著名的关于党员、党性的文章。怀着学习的目的,我再次研读了这篇文章,对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有了更深的理解。首先,什么是“修养”?所谓的“修养”,并不是一个静态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完善的过程。正如少奇同志在第一章所说,“一个比较幼稚的革命者,由于他:一是从旧社会中生长教养出来的,他总带有旧社会中各种思想意识包括成见、旧习惯、旧传统的残余;二没有经过长期的革命的实践;因此,他还不能真正深刻地认识敌人,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的规律性。”联想到自身,作为在学校里学习了二十多年的学生,我也如同少奇同志第二条所述,没有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不能深刻的认识到敌人、自己,以及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的规律。这一点在毛主席的论著里也有体现:所谓的“幼稚病”即是如此。因此,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学生党员,需要不断地修养,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条件,去掉自己的不成熟,在关键时刻不动摇,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第二,如何去“修养”?在中国古时,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这是说自我反省的问题。《诗经》上有这样著名的诗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说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批评。然而,这些古语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只触皮毛,而未切要害。恰如少奇同志所言:“他们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以为只要保持他们抽象的“善良之心”,就可以改变现实,改变社会和改变自己。这当然是虚妄的。我们不能这样去修养。我们是革命的唯物主义者,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是无论怎样都不能脱离当前的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而是必须结合这种斗争去总结、学习和运用历史上的革命经验。”的确,“修养”不是养生,更不是违心的“修道”。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革命修养,是从革命实践中完善和总结革命理论的过程。对于学生,便是在日常学习中,在社会活动中完善自己的人格,丰富自己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的过程。同时更要注意防止外来敌对势力的侵蚀,防止资本主义糖衣炮弹的进攻,防止国内分裂势力的挑拨、防止不明真相的闹事。从这个方面说,党员的自身修养也是一种保证我党先进性、进步性和坚定性的重要法宝,是维持我党我国长治久安的执政基础。第三,修养中要反对的思想。针对党员的各种思潮,少奇同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