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城市品牌发展来激活和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依靠文化铺垫,塑造鲜明的城市形象;依靠活力支撑,积极实践注意力经济;依靠品牌牵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依靠媒体放大,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依靠项目推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3、企业文化要有鲜明的个性印记。企业文化有共性、个性之分,两者要紧密结合。共性显示文化的原则,但不能显示文化的特征;个性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或灵魂在于个性。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共性要体现,个性要突出。现在,纵观企业文化理念的概括、提炼、冠名,有一个通病,就是雷同化,放到全省、全国各个地方都可通用。这种现象,叫做“既无错处,也无用处”。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一是语言要简洁,不要唆;二是要体现本质核心,同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做到兼容并蓄;三是要注意个性、原始性、独特性,要有鲜明的个性印记;四是要好识、好记、好用、好传播;五是不能繁琐化、不能雷同化、不能模式化、不能故弄玄虚、不能“双脚离地,”而要“落地生根。”4、企业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人心建设。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以知为先,释放人的潜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
f争的经营管理文化,对内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对外提高企业的扩张力和竞争力。经济是形,文化是神,一个成熟的企业,应该是先做文化,再做管理;制度管行,文化管心。心可以左右人的意志,可以支配人的行为,而良好的心态,则是企业成功的基石。人心是领导的“领导”;而代表人心、引领未来,则是领导者的天职。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倡导的“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法则,则是一种人心文化。共同富裕是我们的最高理想,一个企业如果能通过非组织途径缩小劳资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以此“经营人心”,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无疑有利于它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企业家通过“散财”把“异心圆”变成“同心圆”,短期利益可能是减少了,但长期利益不是成倍增长了吗?参考文献1姚桓:《“中国梦”及其文化支撑》,《西城社科通讯》2009年第2期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孙超关于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的思考以富士康公司为例《经济师》,2011年第1期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