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二是刺激社会信贷需求,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稳定经济增长。2013年,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银行两次降息并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同时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此外又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由此可见,我国在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但是不同金融机构受利率市场化影响很快表现出来,其中与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因其资金少,吸储能力弱等劣势受到了更大的市场冲击。
四、利率市场化下中小银行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首先,利率市场化极大缩减了中小银行以利息差为主的营业利润。就小型存款机构而言,由于在技术网络、机构网点和产品创新等方面处于劣势,中间业务较少,业务范围较窄,存贷款利差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从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五家上市中小银行2010年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中小银行的利差收入在主营业收入中比重较大,北京银行和华夏银行甚至达到了90%以上,由此可见中小银行对高额利息的依赖程度。利率市场化后,中小银行为了吸引客户、保护市场,一方面提高存款利率,增加了存款利息的支出;另一方面降低贷款利率,减少了贷款利息的收入。这两种措施都会使利差缩小,压缩利润空间,降低盈利水平,改变了中小企业长期以来以来的高利差的模式。
其次,利率市场化影响了中小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在利率市场化情况下,如果中小银行为了保持盈利空间,就会保持较高的贷款利率,这样的举措必然会导致失去一些优质客户,而一些效益不好或信用程度不高的企业,就有可能成功申请到高利的贷款,从而导致“劣企驱逐良企”的逆淘汰局面,影响中小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f再次,利率市场化加大了中小银行资金价格管理的困难,尤其是在产品定价方面。在利率管制的环境下,中小银行受到多方约束,自主权十分有限,其主要竞争力多集中在服务质量、业务效率和管理水平上。而利率市场化后,灵活多变的利率可以让中小企业根据产品特点自行定价。然而资金定价涉及到经营目标、战略决策、市场判断等宏微观层面,这是银行面临的新课题。如果缺乏风险控制措施,片面追求短期收益,将导致信贷市场逆向选择,埋下道德风险隐患,降低信贷资产质量。
最后,利率市场化增加了中小银行控制利率风险的难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