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的素质教育
物理教学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向现代化迈进,真正向素质教育转轨,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素质教育。一、伦理素质教育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抱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从这个角度看,对学生进行伦理学教育是任何一个学科都不可推卸的责任。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像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航天科技等,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有些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伦理道德观和对人类的爱心,通过诸如此类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就会逐步得到培养和加强,最终实现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伦理人”。二、哲学素质教育哲学素质是诸多素质中最为重要的,因为哲学是研究世界观的学问,就认识过程、思维过程及情感体验过程来看,可塑性很大的学生将来如何为人处事、求得生存、争得发展、有益社会,怎样去判断是非、辨别善恶、追求真理、造福人类,都与其哲学素质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就是用辩证唯
f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阐述物理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因此,物理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应及时进行哲学素质培养,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例如,通过“机械运动”这一节的教学,教师应使学生懂得宇宙由运动的物质组成;通过“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教学应使学生懂得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实像和虚像、正电荷和负电荷,二力平衡,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等显示了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导体和绝缘体及晶体与非晶体的互相转化等,体现了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这样的教育,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三、科学素质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的是具有思索性、创造性,奋发向上,有竞争力和较高科学素养的全能型人才。教育要面向未来,对未来有决定性影响的并不仅仅是现在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潜在的创造性思维、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而物理教学恰恰应该而且完全能够在形成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向作出自己的贡献。物理学本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严格定量科学,物理学中所有的结论都是对物理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