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核心逻辑。
二、环境污染情况比国外更严重,需要更严格的长期治理
雾霾治理任重道远。大众媒体经常喜欢引用19世纪50年代伦敦雾霾来对比中国北方地区13年以来愈演愈烈的雾霾天气,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非常简单的数据对比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别。1952年英国全国一年的发电量约600亿KWH,而伦敦地区的人口规模只有英国全国的15,当时伦敦地区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粉尘。而2015年仅北京地区目前用电量就接近1000亿KWH,机动车保有量
3
f超过500万辆,污染物主要成分变成了PM25细颗粒物。今天的北京无论是在常住人口规模、用电量还是机动车保有量上都超过52年的伦敦不止一个量级。可如果考虑到地理和气候因素,今天北京的环境承载能力未必会比52年的伦敦更强。伦敦通过出台《清洁空气法》历时近30年才摆脱了雾霾笼罩,基于这样的对比,很可能我们将不得不面对雾霾天气长期存在的现实。
人均水资源匮乏,长期看好膜技术市场空间。再来看看水,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中美两国的污水排放标准和自来水出水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我们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国标1A)比美国严格的多,但我们的自来水(样本来自水质较好的城市上海)出水水质依然较美国存在相当差距。这里面的核心原因在于我们的人均水资源量不到美国的14,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人均水资源量跟新加坡、沙特阿拉伯比较接近。
全球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人)
4
f中美自来水水质对比
5
f中美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对比
问题的根源在于:相比于其他国家,在我们的有限的水资源总量里污水排放总量占比过高了,很可能已经高过了生态环境能够进行有效自我修复的临界点。以至于我们即便采用了比美国更加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也无法改变我们整体水资源质量不断恶化的现实,逻辑上可行的解决方案要么降低污水排放量,要么只能进一步提高污水排放标准。正是基于此,我们对膜技术在中国污水处理领域的前景充满信心!
三、十三五周期环保产业的供给改善:来自技术进步、政策监管和
尽管环保产业潜在需求空间巨大,但由于以污染治理和环境改善为目的的环保投资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只有通过不断的供给改善才能逐步将不同层次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对于专注于二级市场的
6
f投资者而言,环保产业的供给改善往往才是我们更为关注的变量。在我们的分析框架中,环保行业的供给改善主要由技术进步、政策监管、商业模式三个核心要素驱动。在十三五周期中,我们欣喜地观察到这三个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