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培养与提高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学习反思制度》,再具体到《教学常规五环节规范》等。每一项制度起初建立时,都源于发现了一定的共性问题,需要制度来约束。如数学科主任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习惯不好,就围绕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北岭小学数学学习习惯条例》,该条例从课前预习习惯、认真听讲习惯、认真完成作业习惯等16个方面为学生提出要求,并详细介绍了各种好习惯的具体做法,这样的规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们非常喜欢。⑵实行改革、创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为科学合理的配置学校内部的教师、资源,调动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城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在工资总额包干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学校内部结构工资制。学校内部结构工资制与学校内部的考评方案(其中教学块占80)、岗位责任制、教师聘任制配套进行。努力做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质优酬、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再如,在《教
f师奖励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凡是参与学校、区以上组织的活动并获得好成绩,都要进行奖励。前不久,我校开展了“形成特色,打造精品”的校本课程展示活动,活动后对获得奖项的教师进行了物质鼓励,虽然金额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优质优酬的策略,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积极性,增强了办学活力。
过程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将管理责任具体化,做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驾护航后,接下来就是要将那些具体的事情踏踏实实地、精益求精地做好,把好过程关。●常规管理工作求细、求精、求新常规是创新、发展的基础,要想把教改思想落到实处,关键是靠教学常规管理,向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要效益。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而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在“向常规管理要质量”的教学管理方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教学常规管理改革,把改革渗透到每个管理环节之中。要求教导处人员明确管理职责,理清管理思路,要有预见性、前瞻性,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易于操作的管理办法;要求教师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努力做到“把眼光盯在质量上,把功夫下在备课上,把基础放在个人素质提高上,把关键放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把目标放在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生的培养上,把效果显现在40分钟的课堂上”。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f大石岭中心小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