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待中国也。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演说材料三当初次起义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子辈为乱臣贼于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孙中山:《建国方略》【解析】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粉碎了它们妄图瓜分中国和灭亡中国的梦想。材料三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后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暴露无遗,民主革命思想开始萌发。4普天同庆抗战胜利材料一“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消息像闪电划过黑夜的天空人们从各个角落涌出向街上奔走向广场奔走“日本投降了!”没有话比这更动人更美丽!……人的脸映着火光,人人的心像火把一样,忧愁被锣鼓赶跑了!阴影被火光吓退了!锣鼓更响了!火把更亮了!天地合抱了!笑呀!叫呀奔呀!跳呀舞蹈呀!拥抱呀!没有人能抑住自己的感情!人人的心都像火把一样燃烧……地壳在群众的脚步下震动了!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艾青:《人民的狂欢节》(1945年8月10日)材料二中央社重庆十日急电狂欢占有了重庆,自然也占有了每一个同盟国的每一个城市。当这次大战中的最后一个也是最早发动侵略的一个敌人──日本,宣布接受促其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宣言消息,传到抵抗侵略最早的中国陪都重庆时,艰苦作战了八年之久的中国人民,自具有无比的欢欣。中央社记者首先张贴和印发东京的投降广播和旧金山报道日本投降的新闻以后,立刻传遍了山城,记者和几位同事驾三轮车狂敲响锣,绕城一周。从这原始乐声中,市民知道了他们期待已久的一件事,直接的反应是狂欢的踊跃拍手,从每一个人的表情上,可以想见他们的脑海里立刻忘却了一切,全身细胞在跳动。盟军乘吉普车跟着行驶全城,但满街的人流,使乱鸣喇叭失效。──《中央日报》(1945年8月11日)【解读】材料一: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国人民欢欣鼓舞,著名现代诗人艾青目睹了延安的人们狂欢歌唱,写实性地以《人民的狂欢节》记录了当时庆祝的情景。材料二:陪都重庆也成为欢乐的海洋,重庆《中央日报》的记者们也以洋溢的热情报道了当时的情景。5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三日r